這裡記錄李琳山教授在行政事務上的努力,包括擔任臺大資訊工程學系主任、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臺大研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及臺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等;李教授當年如何建立典章制度、推動學術研究、規劃臺大「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等,都有記載。
臺大資訊工程學系主任(1982-1987)
李教授在 1982 年暑期,也就是他回臺大任教滿 3 年時,突然很意外地奉指示出任臺大資訊工程系的第二任系主任;當時臺大資訊系成立設系才 5 年,但已是國內理工領域大學聯考中的第二志願,僅次於電機系。當時資訊系內只有大約十位老師,他們幾乎都是李教授若干年前在電機系當學生時的老師或學長,其中擁有國外大學的資訊工程相關博士學位者可說是絕無僅有;當時的資訊系大學部每年有一班學生約 50 人,研究所才剛有第一屆碩士班共 4 名碩一學生。各界期待這個學系要能培養出未來國內發展資訊科技的尖兵戰將;但當時國內及系裡在資訊領域仍是一片荒蕪的沙漠,什麼也沒有。
李教授當時剛滿 30 歲,才剛在電機系任教滿 3 年,對系主任該做什麼事,以及學校的行政體系是怎樣的,都完全沒有概念;他自己是電信工程師,對電腦也完全沒有概念。這真是一件他過去做夢也沒想到過,前所未有的艱鉅挑戰;但是他決心面對此一挑戰。他後來在系主任的 5 年任期內做到讓師資換血、課程翻新、建立實驗室、推動研究計畫、擴大研究所,逐步讓臺大資訊系徹底脫胎換骨,成為日後台灣在資訊科技的產業及學術發展的領頭羊,及培育領袖及頂尖人材的搖籃。這裡所說的就是這一段故事。
如何意外地突然變成系主任
遷入新系館
建立典章制度
課程檢討精進
擴大發展研究所
積極推動研究計畫及「人工智慧群體計畫」
增設擴大實驗室及設備持續翻新
對外關係及形象提昇
廣求師資
學生才是系裡的主人翁
向社會大聲疾呼:「發展科技先要保住人才」
美麗的句點
回顧:我如何做到這些事
40年系慶主題演說(Keynote)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1991-1997)
李教授在 1991 年應中央研究院之邀出任該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當時慣例,校外單位邀請臺大教授出任主管,通常是辦理「借調」程序,「借調」至該校外單位佔缺並支薪,因為任何單位主管均必須在本單位佔缺並支薪。李教授去面見當時臺大的孫震校長時,孫校長當面告知,「我已和中研院吳大猷院長打了商量,並獲得他的同意」,因為李教授本來就是中研院和臺大兩單位的「合聘」人員(在中研院稱為「研究員」),占臺大員額並在臺大支薪,而在中研院不支薪;因此「只需改在中研院支薪即可,維持原來合聘關係,無需辦理借調」。故李教授是少數「未經借調擔任校外單位主管」的例子。孫震校長說:「優秀人才是屬於國家的,我不能說『不借』。」
三年後李教授續任第二任所長時,臺大已是陳維昭校長。此時臺大人事室表示:前面三年所謂「合聘但在中研院支薪」,事實上臺大仍為李教授保留了員額,方便李教授可以隨時回到臺大;亦即事實上李教授在臺大和中研院兩單位都佔著名額,但第二任再這麼做似有不宜;比較合理的辦法是在公文上明言「改佔中研院名額」,雖然臺大仍保留此一名額,讓李教授可以隨時回到臺大,但那只是「私下的瞭解」,不見諸文字。
李教授第二任任滿時回到臺大,公文仍然只寫「改在臺大支薪」,而無「歸建」一詞,因為不曾有「借調」一事。
李教授在 6 年所長任內推行諸多行政事務。以下僅簡述其中若干特別值得一提者。他的這些努力不但在資訊所有所建樹,在中研院內各所間也相當受到肯定。他的 6 年任滿卸任前後,曾收到兩件禮物,他自己覺得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