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提供李琳山教授的若干基本綜合性資訊,包括「大事年表(由出生到七十歲榮退間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列表)」、「小畫像(不同單位邀請不同作者為李教授撰寫的專訪或描述)」、「榮退與典藏(紀錄李教授榮退活動及本網站之製作)」等。

about cover

琳山老師依規定於 2023 年 2 月 1 日榮退,距離他 1979 年 8 月 1 日就任台大電機系客座副教授有 43 年半之久。他並規劃在榮退前後若干年內將自己數十年來的各種努力紀錄於雲端,稱之為「個人數位典藏」。這部分所收錄者,就是他的榮退及典藏相關活動等。


這是琳山老師榮退時收到的行政院頒發的「服務四十年特等獎章」。


在台灣大學的「績優人員榮退典禮」中,由校長致贈紀念品並合影。


琳山老師並經臺灣大學聘為名譽教授。


依台大電機資訊學院的傳統,每位教授榮退時,都會由學系辦一場榮退餐會;琳山老師因為不但是電機系專任教授,也是資訊系合聘教授,並曾任資訊系主任及電機資訊學院院長,故由電機資訊學院、電機系、資訊系三個單位聯合主辦他的榮退餐會。

此外,琳山老師的「數位語音處理實驗室」歷年畢業的碩博士生一向有深厚的革命情感及濃郁的凝聚力,每隔若干年都會辦一次「歷年碩博士生大團圓同學會」。琳山老師榮退之日前後,自是同學們一定要齊聚同賀老師榮退的時間,因此同學們也為琳山老師辦了一場榮退茶會,同時也是「歷年碩博士生大團圓同學會」。

不同於許多學者名人在退休時出版回憶錄,琳山老師自很多年前就開始規劃,將數十年來的諸多努力記錄於雲端,他稱為「個人數位典藏」,是個多媒體網站,有聲光影像及文字,但不浪費紙張,直接分享給任何有興趣的有緣人,且可隨時修改增添。這個網站的建設工作由 2015 年開始。在琳山老師的規劃中,正如新書出版時可有發表會一樣,這個「個人數位典藏」也可在他的退休時日前後公開發表一次,亦即「第一階段」的典藏發表;之後就隨時直接增添,不再另行公開說明或發佈了。

個人數位典藏發表會,Dec 9 2022

此一發表會由電資學院院長及電機資訊兩系系主任具名通告院內教授,邀請有興趣者自由出席,琳山老師的歷年碩博士生亦被告知歡迎參加,並由台大校方通知媒體,在 2022 年 12 月 9 日上午在電資學院博理館舉行,共有約八十餘人到場,現場冠蓋雲集,濟濟多士,許多電機資訊產業界學術界的領袖人物齊聚,可謂蓬蓽生輝。

琳山老師現場說明錄影


李宏毅教授介紹網站內容錄影


活動全程錄影


現場攝影集錦


台大校訊所發佈相關內容


電機系臉書發佈訊息內容


電機系學生系學會臉書發佈訊息


電資學院暨電機系資訊系榮退餐會,Dec 22 2022

此一餐會由電機資訊學院、電機系、資訊系三個單位聯合主辦,由院長及兩位系主任聯名邀請全院教授參加,在 2022 年 12 月 22 日舉行。當天共有全院接近九十位教授到場,有十餘位教授上台致詞或分享,現場氣氛熱烈溫馨而感人,很可能是電資學院前所未有的難得盛況;事實上當天到場的近九十位教授中,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過去幾十年內琳山老師教過的學生。

現場除電資學院教授外,傳統上也由榮退的教授邀請少數幾位學生代表參加並致詞;琳山老師因為 2 週前 12 月 9 日才辦過典藏發表會,會中已邀請多位國內學生代表致詞分享,故決定此次邀請 3 位海外學生代表參與:(1)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學院院長,也是中研院院士的張世富教授;(2)美國微軟資深副總裁洪小文博士;他們兩位的身份是大學部學生代表,在讀大學部時都和琳山老師有極密切的互動;(3)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黃正能教授,他的身份是琳山老師的碩博士生代表,他唸完碩士後赴美攻讀博士並在美任教。前兩位都是遠距線上參加此次活動,但第三位黃正能教授接獲邀請後堅持飛回台北親身參加。

由於是疫情期間,所謂的「餐會」事實上是所有與會教授先行領取餐盒回到各自的研究室用餐後,再戴上口罩到現場參加活動,上台致詞分享或照相時再拿下口罩。

琳山老師現場致詞錄影


電資學院張耀文院長開場及致詞分享錄影


電機系李建模主任致詞分享錄影


資訊系洪士灝主任致詞分享錄影


海外學生代表張世富院長(哥倫比亞大學工學院院長,中研院院士)遠距線上致詞分享錄影


海外學生代表洪小文博士(微軟資深副總)遠距線上致詞分享錄影


海外學生代表黃正能教授(華盛頓大學)現場致詞分享錄影


李嗣涔校長現場致詞分享錄影


李宏毅教授現場致詞分享錄影


主辦單位製作在現場播放之影片


活動現場全程錄影


現場攝影集錦


會後在電機系臉書上所發佈之訊息


語音實驗室老師榮退暨歷屆碩博士生大團圓茶會,Jan 14 2023

琳山老師在 2023 年 2 月 1 日榮退,所以同學們在老師榮退前夕的一個週末,辦了這一場茶會。由於 Covid-19 此時仍疫情嚴峻,所以決定以「下午茶」形式,大家在用過午餐後前來參加,在用晚餐前結束,而會場只提供簡單的點心飲料,以減少疫情傳播的風險。這應是歷年來琳山老師的「數位語音處理實驗室」所舉辦過的「歷屆碩博士生大團圓同學會」之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現場與會者有約一百五十餘人,包括若干人由國外回來;另有三十餘人在國外以線上遠距參加;加起來參加的總人數接近一百九十人。老師歷年所有碩博士生總數也才二百多人,同學們出席率之高幾乎是個奇蹟。表定時間是中午 1:00 到下午 6:30;但事實上很多人都在 1:00 前提早到場,也有很多人到 7:00 後仍未離去,全長超過 6 小時,很多人到後來都意猶未盡,久久捨不得離開。

這是茶會前一天的報名名單,同學們共分成 6 組(6 行),將在活動中和老師分別敘舊,最右邊一行的第 7 組是遠距參與敘舊的同學,當然還有少數同學是當天才決定調整行程來參加,而未在名單上的。
這是茶會前一天的報名名單,同學們共分成 6 組(6 行),將在活動中和老師分別敘舊,最右邊一行的第 7 組是遠距參與敘舊的同學,當然還有少數同學是當天才決定調整行程來參加,而未在名單上的。

會場在電機系新落成啟用的「學新館」二樓,空間開闊。活動開場所用的場地有一大型螢幕為背景;下面的相片中可以看到活動還沒有開始,但已有數十位無法到場只能遠距參加的同學已在線上等候了;他們當地可能是半夜或凌晨。

大會開場所用場地,有一大型螢幕為背景;上面可看到活動還沒開始,但數十位無法到場只能遠距參加的同學已在線上等候了。他們當地可能是半夜或凌晨。
大會開場所用場地,有一大型螢幕為背景;上面可看到活動還沒開始,但數十位無法到場只能遠距參加的同學已在線上等候了。他們當地可能是半夜或凌晨。

入口處佈置了一張有琳山老師的放大照片的大看板,很適合照相。有早到的同學想到可以和看板上的老師相片作「虛擬互動」拍有趣的「個人與老師虛擬合照」,於是大家有樣學樣,留下不少有趣的相片。

老師到場後,也發現這個場景確實適合與學生合照,乃決定在時間允許下和每一位在場的同學一一單獨合照,這是老師一向特別喜歡做的事,因為老師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也和每一個學生有獨一無二的師生關係;同學們於是自動排起很長的隊,耐心等候和老師單獨合照的機會。

活動由總召白博仁同學開場並致詞;他除了說明會場及活動流程規劃等以外,最特別的是用投影片呈現了一首他自己寫的打油詩,把實驗室過去幾十年來的各種故事或典故,都一一嵌入詩中,不但包括「金聲玉振」及各重要研究主軸,不少語音專業術語也入了詩,更採用了老師的「個人數位典藏」中「諄諄集」的文句。

總召白博仁同學開場致詞錄影。

之後是老師的致詞;老師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描述他看到這麼多同學的心情,用「七十功名塵與土,百萬里路雲和月」回顧幾十年來的努力,感謝所有同學陪著他「走過一山又一山,打過一場又一場美好的戰役」,並再一次述說他最喜歡的「酒泉的故事」,表示他希望把所有成績歸給所有的學生:漢代霍去病西征大勝,漢武帝賜美酒派快馬送抵戰場;霍去病把全軍集合在一泉水四週,把美酒倒入泉水,告訴大家整個泉水都是皇上的美酒,全軍一齊共享,因為勝仗是全軍共同努力的成果;這是河西走廊上的地名「酒泉」的由來。老師甚至在致詞中幾乎一口氣說出幾十年來的所有重要的研究主軸,其中包括非常多同學的名字及他們的研究,讓被點到名的同學有意外的驚喜。

老師致詞全程錄影。

緊接著由老師指定的學生代表致詞。第一位學生代表是聯發科高層雷少民同學,他是實驗室中第一位從事「華語語音研究」的同學,後來所有的「華語語音研究」都由他的碩士論文開始;第二組是三位碩士班同學,他們協力研發「金聲一號」,但他們的成果始終未能成功操作,最後只能稱之為「金聲零號」;第三組是完成「金聲三號」的三個版本的三位博士生;第四組是兩位傾力研究「數位通信理論」的博士生。

緊接著就是致贈紀念品給老師的時刻,同學們共致贈 3 件紀念品給老師。第一件是一個高級公事旅行雙用包。第二件是件琉璃藝術品,上刻「桃李滿林,師恩如山」,拼出老師的名字「琳山」的發音。整場活動的第一次最大高潮,則發生在致贈第三件紀念品時,那是一把「尤達大師」使用的「雷射寶劍」,上刻有「Master of Speech Technology」;同學們暱稱老師為「尤達大師」,出自電影「星際大戰」的典故;同學們都希望自己是電影中的「絕地武士」,老師因而就是訓練出大群「絕地武士」的「尤達大師」了。老師很高興地拿起這把「寶劍」揮舞,全場同學們包括在遠距畫面中看到這一幕的遠端同學們,都熱烈歡呼鼓掌,也有許多人搶著錄影或照相。


致贈紀念品給老師的全程錄影。

大合照的時間到了,這是整場活動中的第二次最大高潮。要在一張相片中擠進 150 人,難度是頗高的,工作團隊之前沙盤推演了很久,現在才能順利完成。

150 人的大合照,老師在第二(或三)排正中央;相片中的人橫跨時空 43 年,這也是實驗室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張大合照。
150 人的大合照,老師在第二(或三)排正中央;相片中的人橫跨時空 43 年,這也是實驗室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張大合照。

接著是線上遠距敘舊,共有三十多位同學在線上等了許久,終於可以和老師敘舊了。老師一一叫出每一位同學的名字或綽號並和每一位同學敘舊,同學們在線上都高興極了。

再接下來就是同學們分組和老師在會議室內敘舊,其他同學可自由參加,亦可在會議室外自行交談歡聚。老師因為想「和每一位同學都說到話」,因為每一位同學在老師心中都很重要,才想出這種「分組敘舊」的辦法;同學們以在實驗室的年代為參考,每組約 20-30 人,共分成 6 組,依序分時段分別與老師敘舊。

第一組是實驗室的「革命元老」,他們最早年和老師一起開疆拓土,也和老師一起渡過最艱困拮据的年代,和老師有最深厚的革命情感,因而一敘起舊來就欲罷不能。對老師及這些「革命元老」而言,這顯然是整場活動中的第三次最大高潮;至於其他同學們,此時多數就自行在外面歡聚了 ⋯⋯

以下是一些老師和「革命元老」之間的敘舊錄影片段;雖都只是很短的小片段,但不難感覺到「歡聚話當年」的熱烈氣氛。

「小合照」時間到了。因為大合照人數太多,每一同學的臉都難免太小看不清,因此老師要同學們分組分群跟老師拍「小合照」,突顯每個同學在老師心中的份量,都是很重要的。

還有老師與第二組及以後其他各組的同學敘舊。

以下是老師與另一組同學敘舊時的若干錄影片段。雖只是很短的片段,卻也精彩熱鬧;他們不算是「革命元老」,但也打過不少美好的戰役。

時間不夠用了,最後兩組是最年輕的學弟妹們就合在一起敘舊了。

在老師與同學分組敘舊的同時,其他同學則自行歡聚重溫年輕時的舊夢。

活動期間還有人在現場為所有遇到的同學錄製祝福老師的話,加以剪輯製作。

這是同學們祝福老師的話錄製剪輯而成。

活動全長 6 小時,熱烈感人,歡樂溫馨,到晚間 7:00 必須交還場地時,許多同學仍意猶未盡,依依不捨。同學們身上所掛的名牌反面就是留言卡,繳回時大家都留了話。這些留言卡匯集起來,就是老師的另一件紀念品了。

以下有一段整場活動的「超級濃縮精華版錄影」。6 個小時處處精彩的活動怎麼可能濃縮成 8 分鐘的「精華錄影」?「不可能的任務」居然做到了,當然難免有不少精彩的鏡頭只能割愛,卻可讓人在最短時間內知道整個過程及關鍵內容 ⋯⋯

這是「超級濃縮精華版錄影」,全長只有 8 分鐘,可在最短時間內瞭解活動的關鍵內容。

開場致詞到致贈紀念品全程錄影


現場攝影集錦


典藏製作「核心工作團隊」成員

此一琳山老師的「個人數位典藏」為許多人共同努力的成績。例如描述某一研究成果的圖片,可能是許多人努力許久才獲致的成果;又如此一典藏中許多相片、文字、影片等的收集、整理等,都需許多人貢獻心力;但將所有內容製作成如此龐大又精緻的典藏,更需一個極優秀的高效率團隊,齊心協力,分工合作,才能將琳山老師的所有構想及內容,逐一實現,這就是此處所說的「核心工作團隊」,其多數成員為電機系的大學部同學。他們自 2015 年起分群逐年和琳山老師一同工作討論,前面學長畢業了就由年輕的學弟妹接手;早年並沒有分組,近年則分成程式組、美術組、內容組,各司其職。下表所列為所有曾參與此⼀⼯作團隊的同學。

姓名系所入學及畢業年份參與工作年份備註
楊喬諳
電機系 大學部2013 - 20172016 - 2017未分組
許芝柔
電機系 大學部2013 - 20182016 - 2017美術組
曾耕森
電機系 大學部2014 - 20192017 - 2019未分組
郭子生
電機系 大學部2014 - 20192017 - 2019未分組
王彥稀
電機系 大學部2014 - 20192017 - 2019未分組
許秉倫
電機系 大學部2016 - 20212018 - 2020未分組
詹欣玥
電機系 大學部2016 - 20212018 - 2019美術組
李子筠
電機系 大學部2017 - 20212019 - 2021程式組
謝菩家
電機系 大學部2017 - 20222019 - 2021美術組
劉奇聖
電機系 大學部2018 - 20232020 - 2023程式組
郭宇杰
資管系 大學部2018 - 20232020 - 2021內容組
高偉堯
電機系 大學部
電子所 碩士班
2018 - 2022
2022 -
2021 - 2023美術組
陳宏恩
電機系 大學部2019 - 2021 - 2023程式組
林嘉玲
中文所 碩士班2021 - 2021 - 2023內容組
莊加旭
電機系 大學部2020 -2022 - 2023程式組
黃靖元
電機系 大學部2019 - 2022 - 2023美術組
陳駿瑋
電機系 大學部2020 - 2022 - 2023程式組
陳楚融
電機系 大學部2021 - 2023 - 2023程式組
楊珩 
電機系 大學部2020 - 20242023 - 2024美術組
這是 2021 暑期中,⼯作團隊的⼀次⼯作會議的相片舉例;由於疫情嚴峻,當時完全以遠距進⾏討論,但也因此得以留下相片。此時老師正在解釋畫⾯中左邊那⼀張��⼤的「語⾳信號圖」及其「頻譜圖」,希望美術組同學可以拿來⽤在「研究篇」⾴⾸的設計中(後來真的做到);中間是老師⼿寫的「教學篇」網站架構構想(後來也真的照此建構網站);右邊是老師及當時參與討論的 7 位同學,其中「你」是許秉倫同學。
這是 2021 暑期中,⼯作團隊的⼀次⼯作會議的相片舉例;由於疫情嚴峻,當時完全以遠距進⾏討論,但也因此得以留下相片。此時老師正在解釋畫⾯中左邊那⼀張⼤的「語⾳信號圖」及其「頻譜圖」,希望美術組同學可以拿來⽤在「研究篇」⾴⾸的設計中(後來真的做到);中間是老師⼿寫的「教學篇」網站架構構想(後來也真的照此建構網站);右邊是老師及當時參與討論的 7 位同學,其中「你」是許秉倫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