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記錄李琳山教授如何在臺北主辦讓全球驚艷的國際學術盛會,及在相關領域的國際學術組織(國際語音學會「ISCA」及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中,如何有極豐富精采的角色與成績。這些努力讓處於天涯海角的世界邊緣的早年台灣學界有了站上世界舞台中央的機會。
國際語音學會(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SCA)前身為歐洲語音學會(Europea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SCA),1999 年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年會中決定擴大為 ISCA,由歐洲學術組織轉型為全球性學術組織,為唯一涵蓋全球所有語言,及所有語音相關領域(語言學、語音學、計算機科學、電機工程、語音相關之社會學、心理學等)之全球性國際學術組織。
Member of ISCA Board,2001-2009
ISCA Board 為學會最高決策機構,負責規劃推動學會所有事務(大約相當於學會的常務理事會),約 11-15 人(不同年份略有不同),由全球會員票選產生,也代表全球會員在學會的決策程序中發聲。Board member 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學會理事長(President)就由這些 Board members 互選產生。李琳山教授在 2001 年及 2005 年兩度被選為 Board member,共擔任兩任 8 年,2001-2005, 2005-2009。任內有三大建樹:
• 提議、規劃、建立並執行前幾年(2006-2009)的學會的「傑出講座計畫(Distinguished Lecturers Program)」,選出傑出講座送到全球各地(尤其是低度參與地區(Lowly Represented Regions))演講,推動並指導這些地區的相關研究並傳授新知,這些地區包括東歐、南亞、西亞、非洲、拉丁美洲。
• 提議、規劃,建立並執行前幾年(2006-2009)的學會的「地理開拓計畫(Geographical Outreach Program)」,運用學會資源,將學會的學術活動儘量向上述低度參與地區推廣,協助這些地區推動提昇相關學術研究,包括送傑出講座到這些地區訪問演講,並指導研究。
• 提議並建立學會中的「華語語音處理研究群(Specical Interest Group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SIG-CSLP)」,為繼法語之後,學會中第二個針對一種重要語言的研究群,這個研究群每 2 年有一次國際會議輪流在海峽兩岸、香港、新加坡四地舉辦,每年並在 Interspeech 大會(學會每年的旗艦會議(Flagship Conference))有活動,為學會中少數最活躍成功的研究群之一。
上述三項計畫至今仍在 ISCA 網頁上列為學會重要學術活動項目。
李教授 2009 卸任時獲贈獎牌,上刻有他對學會的最大貢獻:國際事務(後 稱「地理開拓計畫」)及傑出講座計畫。
若干重要活動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