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山教授常用「輕舟已過萬重山」形容他的研究走過的千山萬水,以及如何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歷程;事實上他幾十年的研究歷程,就像是一整片遼闊的崇山峻嶺,山高水長。他把歷年的研究,歸納為「華語語音」、「語音資訊搜尋」、「多元語音技術」等五大主題,也就是這裡論述的主要架構。

國際語音學會(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SCA)前身為歐洲語音學會(Europea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SCA),1999 年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年會中決定擴大為 ISCA,由歐洲學術組織轉型為全球性學術組織,為唯一涵蓋全球所有語言,及所有語音相關領域(語言學、語音學、計算機科學、電機工程、語音相關之社會學、心理學等)之全球性國際學術組織。

ISCA 每年在全球選拔一位科學家,授予「ISCA 科學成就獎章(ISCA Medal f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因為每年全球只選出一人,這可算是「全球語音學界最大獎」。李教授在 2022 獲頒此獎。到 2021 為止歷年全球共有 27 人獲獎,故李教授是第 28 人。這 27 位過去的得獎人中,還包括語言學家至少超過 7 人,所以歷年來全球得獎的工程師應少於 20 人。這 27 人中除有 3 位日本學者外,李教授是第 4 位亞洲人;海峽兩岸是第 1 人。這個獎的意義遠超過中研院院士,因為投票的全是外國人,且都懂語音專業;而中研院院士投票的全是華人,且絕大多數均不懂語音專業。

這次 ISCA 給李教授的此一科學成就獎章的 Citation (得獎理由)是相當特別的:“For sustained innovation in all aspect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poken language technologies”。很多人只知李教授九零年代及之前在華語的貢獻,但顯然 ISCA 知道,他的工作早已橫跨英語及其他多種語言,跨越文化國界及時空,並在語音領域裡的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問題,不同應用,均有開創性建樹,一直持續至近年;他們才有理由下這樣的 Citation。過去不曾有得獎人被給予這樣的 Citation。

ISCA 有一慣例,在其每年的年度旗鑑會議 Interspeech 的開幕典禮上,頒發此一 ISCA Medal f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並由得獎人給開幕主題演說(Opening Keynote)。2022 年的 Interspeech 在 9 月中於韓國仁川召開。這是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Interspeech 首次回到過去的實體規模,全球約 1600 人實體參加,另有約 700 人遠距參與,再現疫情前盛況。李教授的主題演說廣受與會者推崇,並有多人拍下投影片相片推文轉傳。

獎牌及獎章相片

獎牌相片,上刻有得獎理由(Citation)
獎牌相片,上刻有得獎理由(Citation)
獎章反面刻有李教授名字及年份。
獎章反面刻有李教授名字及年份。
獎章盒面亦刻有李教授名字之起首字母。
獎章盒面亦刻有李教授名字之起首字母。
獎牌的紙本版。
獎牌的紙本版。

Interspeech 2022 仁川大會(Sept 2022)頒獎及開幕主題演說(Opening Keynote)現場攝影

1.得獎人上台

2.學會總裁(President)介紹得獎人

銀幕上首先呈現李教授的簡歷包括曾任電資學院院長等,而 ISCA 總裁則正拿出原先準備好的稿,準備宣讀。
銀幕上首先呈現李教授的簡歷包括曾任電資學院院長等,而 ISCA 總裁則正拿出原先準備好的稿,準備宣讀。
ISCA 總裁讀著手中的稿,花了近 5 分鐘的時間,在台上宣讀李教授的科學貢獻,其要點並呈現在身後的大銀幕上,包括三大貢獻:(1)在開發「華語語音打字機」的目標下,發展出所有華語語音技術之核心基礎,(2)在朝向「語音版的 Google」的目標下,發展出整套全新的語音資訊搜尋技術,(3)在其他諸多語音技術的前沿方向上有開創性建樹;並以銀幕上的大藍框中的文字總結:在不同的層次、角度、問題及應用上,均有開創性貢獻。這些解釋了李教授與眾不同的得獎理由(Citation)。
ISCA 總裁讀著手中的稿,花了近 5 分鐘的時間,在台上宣讀李教授的科學貢獻,其要點並呈現在身後的大銀幕上,包括三大貢獻:(1)在開發「華語語音打字機」的目標下,發展出所有華語語音技術之核心基礎,(2)在朝向「語音版的 Google」的目標下,發展出整套全新的語音資訊搜尋技術,(3)在其他諸多語音技術的前沿方向上有開創性建樹;並以銀幕上的大藍框中的文字總結:在不同的層次、角度、問題及應用上,均有開創性貢獻。這些解釋了李教授與眾不同的得獎理由(Citation)。

3.頒發獎牌

左邊是 ISCA 總裁 Sebastian Moller,右邊是上一任的 ISCA 總裁,美國籍的 John Hansen 教授,身後大銀幕上是獎章介紹,李教授大相片及得獎理由。
左邊是 ISCA 總裁 Sebastian Moller,右邊是上一任的 ISCA 總裁,美國籍的 John Hansen 教授,身後大銀幕上是獎章介紹,李教授大相片及得獎理由。
儀式中前任總裁(中)協助現任總裁(左)。
儀式中前任總裁(中)協助現任總裁(左)。

4.頒發獎章

5.開幕主題演說(Opening Keynote)開場及酒泉的故事

開幕主題演說開場,大銀幕上是第一張投影片,左邊是李教授的特寫鏡頭,他站在舞台的左端。
開幕主題演說開場,大銀幕上是第一張投影片,左邊是李教授的特寫鏡頭,他站在舞台的左端。
李教授以他的「酒泉的故事」開場。漢代霍去病西征在此地大勝,漢武帝大悅賜美酒一桶。霍去病為了要與全軍將士共享美酒,找到一泉水將全軍將士召集在泉水四週,將美酒倒入泉中,宣佈:整個泉水都是御賜美酒,大家一起暢飲。當地因此名為「酒泉」。李教授以此故事,將此獎章榮譽歸給實驗室 43 年來所有數百位碩博士生。
李教授以他的「酒泉的故事」開場。漢代霍去病西征在此地大勝,漢武帝大悅賜美酒一桶。霍去病為了要與全軍將士共享美酒,找到一泉水將全軍將士召集在泉水四週,將美酒倒入泉中,宣佈:整個泉水都是御賜美酒,大家一起暢飲。當地因此名為「酒泉」。李教授以此故事,將此獎章榮譽歸給實驗室 43 年來所有數百位碩博士生。

6.主題演說之大場景

7.主題演說之主講人特寫

8.聽眾

9.轉傳最多的投影片

這是李教授創作的最獨到的投影片,將過去四十年來的經典語音技術用一維座標予以貫穿,用以描述他的主軸論述:雖前沿尖端瞬息萬變,一日千里,基礎學理卻幾乎不變,且歷久彌新。這張投影片被最多人拍下來在網路上轉傳。
這是李教授創作的最獨到的投影片,將過去四十年來的經典語音技術用一維座標予以貫穿,用以描述他的主軸論述:雖前沿尖端瞬息萬變,一日千里,基礎學理卻幾乎不變,且歷久彌新。這張投影片被最多人拍下來在網路上轉傳。

10.主題演說結束時的咖啡時間(Coffee Break)在舞台前攝影舉例

主題演說結束時有一短暫的咖啡時間(Coffee Break),有一些聽眾就上前到舞台前和李教授合影。

左一為美國 Amazon 的 Andreas Stolcke(語音界經典軟體 SRILM 的原始創作者),左二為新加坡的 Nancy Chen(ISCA Board Member),左三為葡萄牙的 Isabel Trancoso(前任的 ISCA 總裁),右一為法國語音界領袖人物 Lori Lamel,右二為美國的 John Hansen(前一任的 ISCA 總裁)。
左一為美國 Amazon 的 Andreas Stolcke(語音界經典軟體 SRILM 的原始創作者),左二為新加坡的 Nancy Chen(ISCA Board Member),左三為葡萄牙的 Isabel Trancoso(前任的 ISCA 總裁),右一為法國語音界領袖人物 Lori Lamel,右二為美國的 John Hansen(前一任的 ISCA 總裁)。
與前一任的 ISCA 總裁,美國的 John Hansen 合影。
與前一任的 ISCA 總裁,美國的 John Hansen 合影。

Interspeech 2022 仁川大會(Sept 2022)頒獎及開幕主題演說(Opening Keynote)現場實況錄影

這是大會官方所提供的,由頒獎儀式到開幕主題演講之全程實況錄影,也是遠距與會者所看到的直播版本。(0:00:00 - 0:08:03 頒獎儀式錄影),(0:08:03 - 1:13:02 開幕主題演說錄影),(1:13:02 - 1:15:41 聽眾提問),其中頒獎儀式中(2:46-7:25)介紹科學成就的片段,已加註英文逐字稿。 在開幕主題演說中,除最前面約 2 分鐘李教授用「酒泉的故事」把榮譽歸給四十餘年來所有的研究生外,他在約一小時的演說中,回顧了 2006-2022 約 16 年中的一條研究主軸,平均一年只有約 4 分鐘,由語音信號中的語意(Semantics)分析一直演進到自監督式學習(Self-supervised Learning);由思路摸索、方向轉折到發現與挫折,到學習別人的精采創意以致於峰迴路轉,一直到介紹最新成果;不只是洞見透徹,而且深入淺出,甚至全程其實沒有分段,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最後帶到四十年語音技術研究之體驗並展望未來,並用「機器學習」的體驗類比人類學習,引出「向前衝刺毋忘厚植基礎」的主軸思考;整場演說內容豐富而視野遼闊,讓全場聽眾幾乎人人均有收穫。這場演說廣受極多與會者之高度推崇。

現場由觀眾席直接側錄的頒獎及開幕主題演說實況

以下是同一時間同一場景,由觀眾席中直接側錄的實況。可以看到有略不同的視野角度及現場感,但由於直接在大會場現場收音,有明顯的迴音,聽到的聲音效果較不理想。

這是頒獎部份側錄。

這是主題演說側錄。

Interspeech 2022 仁川大會(Sept 2022)開幕主題演說(Opening Keynote)之投影片

聽眾轉傳心得舉例

李教授的開幕主題演講以其既回顧過去又展望未來,思慮深遠且視野遼闊,廣受極多與會者高度推崇,譽為少數最精采的主題演講之一,並有多人不斷推文轉傳。下列為兩則推文舉例。

Interspeech 2022 大會手冊(電子檔)中 ISCA 總裁(President)所撰寫的大會亮點(Highlights)介紹

大會手冊中除廣告、目錄外,正式內容的第一頁的 ISCA 總裁所撰寫的大會亮點(Highlights)介紹中,有一段特別介紹李教授的開幕主題演說;李教授的相片也是該段介紹中除總裁本人以外唯一的一張相片。

Interspeech 2022 大會網站上有關李教授的開幕主題演說(Opening Keynote)之介紹

ISCA 會訊(ISCApad)中 ISCA President 向全體會員宣佈此獎得獎人的信

ISCA 網頁上有關 ISCA 科學成就獎章(ISCA Medal f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的說明,內有歷年 28 位得獎者(含李教授)名單

臺大校訊有專頁報導

正式頒獎典禮後台大及電資學院臉書均有報導及相片

國際語音學會(ISCA)遴選程序中的學會內部文獻部份內容擇要

國際語音學會(ISCA)每年要在全球選出一位科學家獲頒此一獎章,自有其嚴謹的遴選程序,外界不得而知;以下是李教授事後獲得的一份 ISCA 內部文獻的部份內容擇要,詳述語音學會所瞭解的李教授的科學成就,並列出敘述這些成就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本文獻說明李教授的最重大科學成就有三:(A)在「研發華文的語音打字機以克服華文輸入機器的難題」的願景下,開創全套華語語音技術的基礎架構,(B)在「朝向語音版的 Google 邁進」的願景下,開創全套語音資訊之搜尋、瀏覽、瞭解及重組的基礎技術架構,(C)在其他諸多語音世界的各種問題上,有豐富多元的,極富創意的前瞻性研究思考及成果;(D)綜合而言,對不同語言、不同層次、不同面向、不同應用目標上均有相當前瞻且具開創性的成果;涵蓋由語言學到工程與科學,由信號到語言到知識各個維度,均有重大而具原創性的貢獻。頒獎典禮上 ISCA 總裁(President)花了相當時間宣讀的科學貢獻及大銀幕上所呈現的文字均是根據此一文獻濃縮取出來的。

這是上述內部文獻的部份內容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