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山教授常用「輕舟已過萬重山」形容他的研究走過的千山萬水,以及如何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歷程;事實上他幾十年的研究歷程,就像是一整片遼闊的崇山峻嶺,山高水長。他把歷年的研究,歸納為「華語語音」、「語音資訊搜尋」、「多元語音技術」等五大主題,也就是這裡論述的主要架構。
概述 Overview | 華語語音 Mandarin Chinese | 語音資訊搜尋 Speech Retrieval | 多元語音技術 Blooming Technologies | 深層學習 Deep Learning | 語音學會獎章 ISCA Medal | 早期電信研究 Early Communications |
---|
國際語音學會(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SCA)前身為歐洲語音學會(Europea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SCA),1999 年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年會中決定擴大為 ISCA,由歐洲學術組織轉型為全球性學術組織,為唯一涵蓋全球所有語言,及所有語音相關領域(語言學、語音學、計算機科學、電機工程、語音相關之社會學、心理學等)之全球性國際學術組織。
ISCA 每年在全球選拔一位科學家,授予「ISCA 科學成就獎章(ISCA Medal f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因為每年全球只選出一人,這可算是「全球語音學界最大獎」。李教授在 2022 獲頒此獎。到 2021 為止歷年全球共有 27 人獲獎,故李教授是第 28 人。這 27 位過去的得獎人中,還包括語言學家至少超過 7 人,所以歷年來全球得獎的工程師應少於 20 人。這 27 人中除有 3 位日本學者外,李教授是第 4 位亞洲人;海峽兩岸是第 1 人。這個獎的意義遠超過中研院院士,因為投票的全是外國人,且都懂語音專業;而中研院院士投票的全是華人,且絕大多數均不懂語音專業。
這次 ISCA 給李教授的此一科學成就獎章的 Citation (得獎理由)是相當特別的:“For sustained innovation in all aspect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poken language technologies”。很多人只知李教授九零年代及之前在華語的貢獻,但顯然 ISCA 知道,他的工作早已橫跨英語及其他多種語言,跨越文化國界及時空,並在語音領域裡的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問題,不同應用,均有開創性建樹,一直持續至近年;他們才有理由下這樣的 Citation。過去不曾有得獎人被給予這樣的 Citation。
ISCA 有一慣例,在其每年的年度旗鑑會議 Interspeech 的開幕典禮上,頒發此一 ISCA Medal f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並由得獎人給開幕主題演說(Opening Keynote)。2022 年的 Interspeech 在 9 月中於韓國仁川召開。這是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Interspeech 首次回到過去的實體規模,全球約 1600 人實體參加,另有約 700 人遠距參與,再現疫情前盛況。李教授的主題演說廣受與會者推崇,並有多人拍下投影片相片推文轉傳。